1380196457280  

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,蔡緯嘉還在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念書,同學(即網友口中的「藏鏡人」)將私底下就愛耍寶的他以「蔡阿嘎」之名拍成kuso影片,po上當時的無名小站,沒想到一炮而紅,在PTT被推爆,「其實只是把我每天都在做的事po上網而已,」蔡緯嘉靦腆的笑笑。

當時為中華隊加油的影片,原本出自一個球迷的情緒宣洩,卻引發數十萬網友熱烈回響。此後,蔡緯嘉便陸續將自己生活所思所想、時事嘲謔、電影觀感、搞笑甚至教台語的影片po網分享,因為透露對台灣社會的關懷與熱血,從此漸漸被網友定位為「愛台灣」部落客,2011年獲YAHOO!無名年度10大部落客第2名,及YouTube年度非音樂類點閱排行榜第9名,還在電影《BBS鄉民的正義》尬上一角。

看到他在影片中表情誇張、重度搞笑的演出,令人難以想像,私下的阿嘎是個有理想、有抱負的青年!

慶幸研究所才成名,懂得回饋社會

大學時念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,原本只是因為家人認為「念社工將來比較好找工作,」沒想到蔡緯嘉愈讀愈讀出興味,不但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,今年還去報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博士班,「可惜口試沒過,嗚……!」但蔡緯嘉仍打算繼續考下去,同時在教授推薦的政策研究基金會,擔任研究助理工作。

「幸好我是到研究所才成名!」聊到近幾年爆紅的過程,蔡緯嘉突然冒出這句無厘頭的話。

「如果當初在念大學時就成名,我可能什麼都不會想,或許今天就成為一個搞笑藝人。」但因為是在研究所時變得家喻戶曉,此時對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明確,心智也更加成熟,蔡緯嘉想為社會做的事,更多。

他最想做的事,是善用在社會上的能見度與資源,與他最關心的社會公益做結合,並且將這幾年來累積的影音行銷、社群網路經營的「實務經驗」,融入自己未來的「社會工作」,「社會上的弱勢團體多半資源少,也欠缺行銷經驗,」而這正是他最可使力之處。

同樣都是「倡導理念」,使得「念社工」與「經營部落格」兩者間,有了完美的結盟。因此,蔡緯嘉常受邀到各團體演講,教大家如何運用網路影音行銷來推廣理念,更常受邀與公益團體合作,例如之前與關懷老人的弘道基金會,合作拍影片宣傳「不老棒球隊」,拍賣蔡阿嘎的10樣道具作為募款;或是與家扶基會金合作影片,幫越南籍媽媽們推銷水餃。

不只為文憑而念,再忙別忘「首要任務」

回顧研究所時光,蔡緯嘉覺得,「寫論文真的很辛苦,沒日沒夜,但我是樂在其中!」他認為對於社工領域來說,考研究所非必要選項,「除非志在研究,否則若只是為文憑來讀,會痛苦不堪,還不如考個證照,可能對就業比較實際。」蔡緯嘉認為,若志在社工的實務,大學畢業後可先到社會上工作,確定自己是對老人或兒童問題等領域較有興趣後,或許幾年後可再回到校園充電。念社會福利偏向政策研究,不需實習,但他2年內要當系上研究助理、打工、家教、經營部落格、接拍廣告、寫論文、修課樣樣兼顧,且週週都有報告要交,蔡緯嘉強調,「時間安排很重要,靠的就是個人的自律。

例如他將「當研究助理」與「寫論文」合而為一,幫老師整理資料的同時也是在準備論文,然後跟老師開會時就順便討論論文,節省大量時間。另個提醒是,「再忙,別忘了這2年的首要任務是將論文完成,」一旦「主從」清楚,就不會被其他外務或打工賺錢而攪亂自己的專注力,延遲畢業。

知識就是力量」,如何將自己的知識貢獻於社會,聽來是老生常談,但蔡緯嘉做了一個滿好的示範。

蔡阿嘎小檔案

本名蔡緯嘉,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007年畢業,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2009年畢業。2008年自網路竄紅,以影片形式及玩笑口吻,表達愛台灣的心情及對時事的反應。2010年起陸續參與各種座談會、講座、演講,主持Facebook粉絲團、YouTube頻道及無名小站之外,尚有成立於2011年的「蔡阿嘎俱樂部」。
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school.cw.com.tw/article.action?A=229&P=1

arrow
arrow

    艾爾&凱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